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_www.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在线看

    歡迎訪問安徽自考服務網!本站為考生提供安徽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安徽教育考試院http://www.ahzsks.cn/為準。
    城市:
    自考查詢:
    所在位置:安徽自考服務網 > 復習資料 > 模擬練習 > 2019年安徽成人自考《經濟思想史》重點復習之第五章

    2019年安徽成人自考《經濟思想史》重點復習之第五章

    2019-11-13 15:45:57   來源: 其它     點擊:
    自考在線學習 +問答

      第五章 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產生

      本章重點:

      威廉·配第的經濟思想

      一、威廉·配第的經濟學說

      配第的時代、生平及著作:(1623-1687)

      配第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馬克思稱他為“政治經濟學之父,最有天才和最有創見的研究家”。他晚年是大地主和大資本家。

      17世紀中葉,英國封建經濟關系已趨瓦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正在興起,但封建制度仍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新生的資本主義與封建制度的矛盾不斷激化,終于在1640—1648年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這時,工坊手工業迅速發展,成為社會上主要的生產形式;原始積累大規模進行,為資本主義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重商主義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正處于逐步解體過程中。“文藝復興”以來,科學、文化,獲得巨大發展,產生了新的學科和唯物主義哲學。這為新的經濟理論的產生提供了方法論的基礎。弗朗西斯·培根和托馬斯·霍布斯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威廉·哈維的實驗生理學方法推動了經濟學家去探尋社會經濟生活的內在聯系及客觀規律,從而創立出古典經濟學。古典經濟學家在理論上說明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如何進行財富的生產和分配。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在當時是古典經濟學初創者面臨的任務。作為英國古典經濟學最初創始人和奠基者的配第,就活動于上述背景之下。

      其主要代表作有:《賦稅論》(1662),《政治算術》(1690),《貨幣略論》(1695)

      他生活的時代是英國工廠手工業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時期。他的全部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一)配第經濟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1.時代背景:封建生產關系瓦解、資本主義興起;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工場手工業成為主要生產形式;

      2.思想條件:唯物主義哲學和試驗生理方法為新經濟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二)配第對宏觀經濟學的貢獻

      1.方法論:

      把唯物主義方法引入經濟學,主張用數字重量等說明問題,推崇歸納法。

      2.理論特點:

      (1)配第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2)其大部分觀點沒有擺脫重商主義的影響。

      3.對宏觀經濟學的貢獻:最早研究宏觀經濟問題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

      比如:配第把金銀和其他滿足人需要的商品都看作財富。國家要富強,就要多積累金銀。他重視商業,認為商業和生產金銀珠寶的行業一樣,比工農業能為國家賺取更多的財富。他主張發展對外貿易,堅持外貿出超的原則。所以說他早期的思想帶有重商主義色彩。但后來比如1695年發表的《貨幣略論》中,他已完全擺脫了重商主義的影響。

      (三)自然價格論——勞動價值論的萌芽

      1.對古典經濟學和勞動價值論的貢獻:

      他把以前零散見解構成整體,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最初基礎,這也是他對古典經濟學的貢獻之一。

      2.三種價格的區分:

      配第接受了霍布斯“勞動是財富源泉”的觀點。但他認為,勞動創造物質財富要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故而,他說:“土地為財富之母,而勞動則為財富之父和能動要素。”他由此把勞動引向財富,并進一步引向價值論,認為商品交換的基礎是勞動。

      區分了“自然價格”、“政治價格”和“真正的市場價格”。

      “自然價格”相當于價值,是市場價格背后的基礎。

      “政治價格”指受供求關系影響而波動在市場上直接形成的價格;

      “真正的市場價格”是用貨幣表現的政治價格。

      3.對勞動價值論的初步表述:

      他說:“假如一個人在生產一蒲式耳谷物的時間內,將一盎司白銀從秘魯的銀礦中運到倫敦,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價格。如果發現了新的更豐富的銀礦,因而獲得兩盎司白銀和以前獲得一盎司白銀同樣容易,那么,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現在谷物一蒲耳十先令的價格和以前一蒲耳五先令的價格,是一樣便宜。”

      這就提出了勞動價值論的初步思想,指出生產商品時耗費的勞動決定商品的自然價格,生產兩種商品的勞動時間相等,價格就相等。

      4.商品價值和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在經濟思想史上,他挺先認識到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大小成反比例關系,而且認為勞動分工會促進生產率的提高。這為亞當·斯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在經濟思想史上他最早這種關系。

      5.意識到創造價值的勞動和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有區別他認為只有生產金銀的勞動相交換時,才表現為價值。這樣,他就把生產金銀的勞動從其他具體勞動中分離出來了。他感覺到了創造價值的勞動與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是有區別的。但他又說不清楚這種區別。這表明,他還未達到對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加以科學劃分的程度。

      6.勞動價值論的缺點和錯誤:

      (1)沒有科學的價值概念,把價值、價格和交換價值混在一起。

      (2)沒有把勞動價值論的觀點始終堅持下去他僅僅不自覺地涉及到創造價值的勞動和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的不一致,但并不理解創造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有時甚至混淆二者。

      (3)由于沒有區分使用價值和價值,最終沒有找到一種穩定不變的外在的價值尺度(四)貨幣學說1.對貨幣本質的看法:他接觸到貨幣的本質,認為充當貨幣的貴金屬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價值,取決于生產中耗費的勞動時間。

      他還認為,貴金屬所以能充當貨幣,并不是因為有什么神秘的性質,而只是因為其自然屬性是最適合于充當貨幣的。

      2.對貨幣職能的看法:

      首先他注意到了貨幣的價值尺度。

      其次,他也知道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他認為,一國流通中的貨幣量應當同商品總額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他說,交換所需要的銅幣量的比例,取決于購買者的人數,他們購買的次數,首先取決于交換的次數和支付額的大小。

      關于貨幣的貯藏手段。配第提到,貨幣過多就可以退出流通。

      關于支付手段。他認為,支付期限越短,所需要的支付手段量越少;支付期限愈長,所需要的支付手段愈多。

      (五)分配論這主要涉及工資,地租、利息三部分,但配第沒有專論利潤。他把工資作為前提,把地租作為中心,并從地租推論出利息(即作為地租的派生形式)。來加以論述。

      1.工資學說

      (1)工資的自然標準:工資是勞動的價格。工資自然標準是維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平均挺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2)工資理論的貢獻:一是提出“生存工資”的觀點;二是暴露出工人勞動包含著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兩部分。

      他認為,工資不能高于自然標準,否則,工人就會減少勞動,從而減少社會產品。

      2.地租學說地租學說是配第分配論的中心問題。他實際上把地租當成了他并不真正理解的剩余價值的真正形式。

      (1)地租的性質和公式: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地租的性質。總收獲物=種子+工資+地租,(公式)其中,種子是生產資料,工資是生活資料,地租是全部剩余產品。

      配第的地租不僅是全部剩余生產物,也必須是全部剩余價值。這種谷物地租值多少貨幣可以看另一個在同一時間內專門從事貨幣制造的人,除自己費用之外還能剩下多少貨幣。

      (2)地租與工資的關系:兩者是反比例的關系。

      實際上也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與地主(還有資本家)之間的階級對立的關系。這也是他客觀性和科學性的一面。

      (3)級差地租:挺先提出級差地租概念,從土地肥力相同但距離市場的位置有差別來引出地租,認為靠近市場的土地比遠離市場的土地在肥力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產生更多的地租。

      (4)地租理論的正確性:

      一是從勞動引出地租,而不是從土地引出地租:

      二是從工資和地租成反比說明工人和地主的對立關系。

      (5)地租理論的缺點:

      一是把地租與全部剩余價值等同;

      二是未說明地租從哪里來?

      三是有時認為地租是自然的恩賜,與勞動價值論相違背。

      3.利息-關于利息率的確定

      (1)利息率的自然標準起碼應該相當于地租甚至更高一些。

      因為存在著風險(要加保險費)。這就是說,他認為利息至少要相當于同筆貨幣購買一塊土地所得的地租收入。在有風險時,還要加上保險費。

      (2)利息率與貨幣市場供求量有關,二者成反比

      (3)反對國家規定低利息率,主張由自然標準決定4.土地價值:認為地價等于21年的地租額。實際上指出土地價格是資本化的地租。

      (六)配第關于經濟職能和財政的理論配第是古典派國家經濟職能和財政理論的奠基人。他的有關思想對后來英國古典經濟學有重大影響。

      1.國家的經濟職能:強調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性,但又認為經濟政策必須順其自然,不能違反它。

      2.稅收作用:稅收不會影響財富的總量,只影響財富的分配的比例,正確的稅收政策可促進財富的增長,反之則相反。

      3.征稅原則:公平、便利和節省。

      這些稅收原則后來為亞當·斯密所繼承和發展,成為長期奉行的稅收原則。

      4.在財政方面的獨特見解:

      一是財政應從整個國家范圍來考慮;

      二是稅收作用;

      三是稅收原則;

      四是財政支出的論述。

      在財政支出方面,他按國家職能把財政支出劃分為國防經費、社會救濟和公共事業經費六項。

      從配第以后到亞當·斯密《國富論》的發表,英國經濟思想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英國古典經濟學從最初的萌芽發展成為體系。這一時期英國經濟思想的發展反映了新型資產階級的愿望和要求。在配第以后,出現了一批經濟學家,他們基本沿著配第的路線,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問題上,發展了英國古典經濟理論。他們是約翰·洛克,達德利·諾思、約瑟夫·馬西,大衛·休謨,杰科布·范德林特,孟德維爾以及斯圖亞特等人。

      二、約翰·洛克的經濟學說

      約翰洛克(1632-1706),英國聞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

      (一)對利息利率的看法

      1.利息的看法:從自然權利學說方面考察了利息,利息是對別人剩余勞動的占有。

      洛克認為,人身所有權是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是“天賦人權”,同樣,勞動與占有自己勞動產品的權利也是自然賦予的。因而勞動權利不容侵犯,勞動成果應歸勞動者所有,這都符合“自然權利”。所有權的自然界限會由于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而擴大,所有權的不均等也隨之擴大。這樣,就在土地和貨幣分配不均等的基礎上,產生了地租和利息。

      2.利息率:高低由貨幣供求量決定

      3.自然利息率:在貿易狀況自然決定借貸資金分配下的利率。

      4.洛克在利息理論方面的貢獻

      (二)貨幣和貿易的看法:(了解)

      基本追隨配第。認為貿易是英國致富的主要途徑。貨幣是推動貿易的籌碼和保證;貨幣的作用是“計算”和“保證”。

      就計算作用而言,貨幣可作為“籌碼”,因為它有印記和面值;就保證作用而言,傾向可作為“保證物”,因為它有“內在價值”(貨幣數量)。

      (三)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論1.商品價值取決于供求比例,利率變動在影響這個比例時才會影響價值,但不能決定價值。

      2.貨幣價值即它所能交換的其他商品量。貨幣可以影響人們的收入分配。

      英國的大商人、金融家托馬斯·格萊辛曾經提出,流通中劣幣必然會產生驅逐良幣的現象。洛克同樣認為,劣幣是會驅逐良幣,也就是說,他贊同“格萊辛”定律。

      三、尼古拉·巴爾本的經濟學說

      了解主要著作《貿易論》(1690)

      (一)對貿易與財富的看法1.認為本國的主要商品是該國的財富,源源不斷,取之不竭;

      2.本國的主要商品也是對外貿易的基礎;

      3.外國的主要商品是不穩定的財富。

      (二)效用價值論(理解)

      他是早期效用價值論者。

      1.認為“一切商品的價值來自商品的用途,商品的用途在于滿足人們的需要”;

      2.此外,他還用供求說明價值量或價格量;

      3.認為市場是價值的好裁判。

      (三)貨幣、信用和利息的看法1.貨幣的價值由法律規定,并不絕 對需要由金銀制造,金銀的價值不確定,只有稀少性才能保持價值。

      2.肯定信用的作用,并力主擴大之。

      3.繼承了配第以來的觀點:如利息率由貨幣供求量決定。

      (四)貿易的利益及原因

      1.貿易的利益:可以帶來富裕、和平、有助于維持政府,擴大帝國。

      2.貿易擴大的原因:一個好政府、和平環境、地理位置,窮人的勤勞和富人的慷慨。

      3.貿易衰落和地租下降的原因:禁令多,利息高。

      4.貿易政策主張:主張自由貿易。

      四、達德利·諾思的經濟學說

      達德利·諾思(1641-1691)英國聞名大商人和經濟學家。

      (一)諾思的貨幣觀點(理解)

      1.貨幣的本質:貨幣是一種商品,具有內在價值。

      2.貨幣的職能:比配第高明,認識到世界貨幣的職能,還考察了貯藏手段的職能。

      (二)鑄幣的觀點:鑄幣只是衡量的尺度,會使交易更便利。

      他指出,貯藏手段可以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象蓄水池一樣自動調節,發揮給水和排水的作用。

      (三)自由貿易的觀點(理解)

      1.貿易的原因:起源于人類勞動,隨著資本增長,不斷擴大。

      2.貿易的作用:自由貿易是使民族富裕、貨幣和資本充裕的要素。

      3.貿易政策:反對國家干預貿易,提出國際分工思想的萌芽。他的理論為斯密和李嘉圖提出的“國際分工論”提供了最初的基礎。

      他認為,一個家庭不能生產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而必須同別的家庭進行自由買賣。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它只能生產某些產品。

      (四)利息及利率的看法(馬克思評價“他是第1個正確理解利息的人”)

      1.第1次提出利息的高低取決于借貸資本的供求量。

      2.在托馬斯。曼之后又一次提出“資本”概念,把利息看作是資本的租金。

      3.貿易發展會增加國民資本,可使利息率降低。

      五、孟德維爾的經濟思想

      孟德維爾的經濟思想——―孟德維爾的基本經濟思想及哲學孟德維爾(1670-1733),英國作家、醫生和經濟學家。

      1705年,他發表了一首小詩《怨聲載道的蜂房,或騙子變成君子》,其特殊立論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714年,他又加入了“關于道德美行起源探究”和一些注釋后,以《蜜蜂的寓言,或個人劣行即公共利益》的新書名出版,仍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723年,他又增補“注釋”,并加入《論慈善及慈學校》和《關于社會的本質》兩篇文章,以同名發表。這次引起了相當的轟動。1729年,他又發表了該書第二卷。孟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和《關于宗教、教會和天然的福利的暢想》都成為風行于歐洲的著作。

      1.奢侈并非壞事,被凱恩斯接受,他明確而大膽地提倡追求個人私利,并較早地解釋了分工的好處,提倡自由放任。

      2.分工的好處:是增進財富最有效的辦法;他還談到國際分工。

      3.提倡自由放任,這一思想被斯密接受4.哲學觀念: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這一思想成為市場經濟和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信條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們能聯合起來,完全是由于個人的需求和對這種需求的意識。只有讓別人從為自己提供的服務中得到利益和好處,才能使別人為自己的服務和幫助更加自覺自愿和持續下去。他認為,正是個人劣行才成為各種貿易和職業的牢固基礎,生命和支持者,才是各種技藝和科學的真正起源,一旦劣行停止,社會就會遭殃。

      六、馬西的利息理論

      馬西(?-1784),18世紀英國聞名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

      馬西的主要著作:《論決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對威廉·配第爵士和洛克先生關于這個問題的見解的考察》(1750年)

      (一)對利息來源的看法馬西在經濟思想史上第1次提出利息取決于利潤,只是利潤的一部分。

      (二)關于“自然利息率”的觀點利息以利潤為基礎,利息率高低與利潤率高低成正比例;利息率的挺高界限應低于普通利潤率;利息的多少由借貸雙方的意見來決定。

      他認為,利率與債務無關,不能以貨幣的供求解釋自然利率。利率也同貨幣與貿易的比例無關。他認為,借者可用借得款項從事商業獲得利潤。貸者向借者轉讓了這種權利。因而,理應從所得利潤中分得一部分。

      (三)對利息理論的貢獻在經濟思想史上,他首次正確闡明了決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從而糾正了自威廉配第和約翰洛克以來英國經濟文獻中流行的不正確看法。

      (四)關于商業利潤的辨證性商業利潤決定于商人數目和商業規模之比;長期看,由于資本增長和競爭加劇,利潤率會降低,利息率也會降低。

      七、大衛·休謨的經濟學說

      休謨(1711-1776),18世紀英國聞名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

      (一)休謨的經濟思想和學說的哲學基礎

      1.哲學基礎:《人性論》,人的本性是各種學科的基礎及中心,以及最后的回歸點;

      “人的科學是其他科學,穩固的基礎,因而也是我們必須依據經驗和觀察所建立的這門科學,穩固的基礎”。

      2.經濟思想和哲學思想的關系:從經濟學上來說,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欲望是經濟活動的動機,也是分析經濟行為的出發點;財產私有制是確立人類社會的最必要的條件。

      (二)休謨的貨幣數量論休謨是18世紀英國貨幣數量論的最重要的代表。要點有三:

      1.一國中商品的價格決定于國內存在的貨幣量

      2.一國流通著的貨幣代表國內現有的所有商品

      3.如果商品增加,其價格就降低,貨幣價值就提高休謨的貨幣數量論主要是他不懂貨幣的價值手段職能,不知道貨幣本質上也是商品,他只注重了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把貨幣只看作價值符號,從而混淆了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和金屬貨幣符號的流通規律,甚至紙幣流通規律。

      (三)休謨的利息論他認為:利息率的高低與貨幣數量無關;利息率的高低在利潤限度內取決于借貸貨幣的供求情況;高利息率和高利潤率是工商業不發達的表現。

      (四)休謨的經濟政策主張——主張自由貿易。

      八、斯圖亞特的經濟學說

      1.斯圖亞特(1712-1780),是配第以后斯密以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最后一個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政治經濟學原理研究》。

      2.斯圖亞特經濟學說具有兩面性的特征,一方面帶有重商主義的色彩;另一方面是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前驅者。

      (一)價值理論

      1.三種價值的概念

      (1)“實際價值”——決定于一國一個勞動者在一天、一周、一月平均能夠完成的勞動量。

      (2)“內在價值”——指商品中包含的自然物質和材料

      (3)“使用價值”——指耗費在商品上的勞動時間2.對勞動二重性的天才猜想這是對英國古典價值理論的挺大貢獻。他說:“那種通過自身轉移而創造出一般等價物的勞動,稱之為產業。”這就區分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超過了斯密和李嘉圖。

      (二)利潤觀點

      1.利潤的含義:商品價格超過“實際價值”的部分,稱之為利潤,利潤隨需求的變動而變動。

      2.兩種利潤的劃分:利潤分為兩種:一是交換所產生的利潤,稱為“讓渡利潤”或“相對利潤”。它表示財富的天平在有關雙方之間的擺動,但并不意味著總基金的任何增加。二是“能引起社會財富的擴大或增加”的利潤,稱為“絕 對利潤”。它是“勞動、勤勉和技能增進的結果”。

      (三)貨幣理論1.流通中貨幣數量與商品價格的關系在經濟學說史和貨幣理論史上第1個提出討論,流通中的貨幣量和商品價格誰決定誰的問題。他認為:商品價格決定流通中的貨幣量。

      2.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1)貨幣的本質:一切可讓渡的最適當的等價物。

      (2)貨幣的職能:研究說明了貨幣的五大職能。

      3.貨幣需求量的決定:

      支付債務和購買商品構成了對貨幣的需求。在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流通中的貨幣量取決于商品價格總額。在信用制度下,用現金購買的商品的總額和在規定期限內必須償還的債務總額,共同構成本期的貨幣需求量。

      (四)經濟理論觀點的二重性特點:

      主要表現在貨幣理論中,他探討了貨幣的職能,發現了貨幣流通的規律,對英國古典貨幣理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他的貨幣理論和立場,仍帶有重商主義的印記。

    安徽自考助學報名預約

    我已閱讀并同意《用戶隱私條款》

    上一篇:2019年安徽成人自考《經濟思想史》重點復習之第四章
    下一篇:2019年安徽成人自考《經濟思想史》重點復習之第六章

    安徽自考網提升便捷服務
        

    【考試時間:10月25-26日】

    安徽自考報名 安徽自考助學報名 自考準考證打印     
    距2025年9月報名時間 56
    【請廣大考生提前備考】
    加入安徽自考公眾號
    安徽自考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入)
    加入安徽自考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